1945年5月的布拉格街头,一群德国士兵正拖着疲惫的身子往城外撤退。他们属于德军SS第4“元首”装甲掷弹兵团,是当时德军里数得上的精锐部队。按理说,这种部队本该有严密的警戒,但当时已经是二战末期,德国兵慌马乱地撤退,连最基本的侦察都懒得做了。这支德军小队大约有六七十人,扛着机枪、铁拳火箭筒和迫击炮,沿着一条狭窄的街道排成纵队往前走。
突然间,子弹像下雨一样从两边的窗户、门后甚至是屋顶的破洞里扫射下来。躲在建筑物里的捷克抵抗组织早有准备,他们用机枪封锁了街道两头,中间的德国士兵完全动弹不得。手榴弹接连砸进人群,爆炸声混着惨叫声,不到一分钟,半数德国兵就倒在地上。剩下的士兵想往两边躲,却发现街道两旁全是废墟和死胡同,完全没地方跑。最后,这些精锐士兵全被捷克人用冲锋枪和步枪解决掉了。
这种场面在二战后期的巷战里并不少见。比如1942年斯大林格勒的战役,苏德两军就在一栋楼里打得天翻地覆。有次德军一个连队要攻一栋被自己控制的公寓楼,结果苏军12个人躲在楼里,等德国兵走到楼前30米左右,突然从窗户和楼梯口开火。德国人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,一下就损失过半,最后全被清理干净。
展开剩余59%为什么德军会被打得这么惨?首先,他们撤退时太松懈了。当时德国已经快投降了,士兵们只想赶紧逃命,根本没心思摆什么战斗队形。街道上的德国兵排成一条线走,连最基本的散开队形都没保持,更别提卧倒隐蔽了。其次,捷克人占了地形优势。他们提前躲进建筑里,从高处往下打,子弹全往地面和墙根扫,德国人连抬头的机会都没有。
还有一个关键点是装备不对路。德国人带着铁拳火箭筒这种反坦克武器,但在街巷里根本用不上,反而成了累赘。反倒是捷克人用的机枪和冲锋枪,射速快、精度高,能在短时间内把整条街道封锁住。德国人虽然装备好,但巷战最需要的是隐蔽和突然性,他们这两样全没做到。
布拉格战役期间,德军的混乱状态暴露无遗。SS部队虽然是精锐,但这时候已经撑不住了。他们撤退时轻装简行,重型装备全扔了,结果连最基本的侦察都做不好。捷克抵抗组织反而利用了这点,他们混在普通市民里,等到德国人完全进入街道中间才动手。
这种伏击在二战末期特别常见。比如德国士兵早上还能安全走过的巷子,中午可能就被埋了地雷或者架了机枪。柏林战役时,苏军和德军就在街道两边互相射击,谁都不敢轻易露头。德国人这次在布拉格的遭遇,其实是个典型例子——装备再好也得看地形和战术,松懈大意的话,再强的部队也能被伏击干掉。
二战结束前的巷战证明了一件事:在城市里打仗,谁更熟悉地形、谁更会藏匿,谁就能活到最后。捷克人用这个办法教训了德军,而类似的战术在后来的战争里也被反复验证过。说白了,打仗不是光靠武器,还得靠脑子和经验。德国人这次栽在布拉格,就是输在这两点上。
发布于:浙江省万隆优配-股票小额配资-网上股票配资-配资公司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